媒體報道
受訪專家: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、主任醫師 王海英
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健
“癢!癢!癢!”濕疹發作最讓人痛苦的就是瘙癢難止,甚至撓出血也無濟于事,令人身心折磨,嚴重影響生活質量。但濕疹病因復雜,有遺傳、環境、皮膚屏障功能障礙、微生物失衡、免疫失調等因素,難以針對性治療。近日,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發表在《美國醫學會雜志·皮膚病學》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,得濕疹可能與每天吃鹽多有關。
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中21.5萬多名30~70歲成年人的尿液樣本和電子病歷數據,由此判斷參試者的每日鈉攝入量,以及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程度。結果發現,尿鈉(24小時尿液中鈉離子的濃度)量每增加1克,特應性皮炎的患病率就會上升11%,發作幾率增加16%,重癥風險上升11%。隨后,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中1.3萬名成年人的數據,發現每天僅多攝入1克鈉(約半茶匙食鹽)就會使特應性皮炎的發病風險增加22%。研究人員認為,限鹽可能是特應性皮炎患者控制病情的一種簡單、有效且風險低的方法。
北京大學首鋼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、主任醫師王海英告訴“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”記者,特應性皮炎又稱特應性濕疹,是一種慢性、復發性、炎癥性皮膚病,屬于濕疹的一類,占比約50%~60%。其可由嬰幼兒期起病,發展到青春期,遷延至成年甚至老年,由于病情容易反復,需長期治療管理。近年來,特應性皮炎的發病率日益升高,數據顯示,兒童特應性皮炎患病率為15%~20%,成人患病率10%?!靶卵芯孔C實了鈉鹽攝入與濕疹發病風險之間的關系,我國又是食鹽攝入量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。該結果對我國的濕疹防治具有重要意義?!?/p>
王海英表示,目前尚不清楚鈉鹽攝入過多引發濕疹的具體機制,但從理論上推測,鈉存于皮膚中可能加重炎癥,進而引發濕疹。臨床也觀察到兩種類似現象:一是特應性皮炎患者和頑固性濕疹患者往往有體重超標的情況,且合并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冠心病等,這些疾病都與高鈉飲食有一定關系;二是不少患者喜歡用鹽消毒傷口、處理皮損,但常常導致皮損加重。
除了鈉鹽攝入太多,特應性皮炎還與氣候變化、生活方式改變、不正確洗浴、受到感染原和過敏原刺激,以及焦慮、抑郁等相關。為防治濕疹,王海英建議做好以下幾點:
1.減鹽。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5克,并減少腌制蔬菜、咸魚等高鹽食物的單次攝入量和攝入頻率;烹飪時少放鹽和醬油,使用定量鹽勺;選購預包裝食品時,仔細查看營養成分表,鈉含量超過500mg的食品少買、少吃。
2.做份食物筆記。食物過敏是特應性皮炎的最常見原因,記錄日常吃的食物,可排除常見過敏原。
3.居住環境要適宜。環境溫度為18℃~22℃時最舒適,并及時根據季節除濕或加濕;易過敏人群盡量不養貓狗等寵物;廚房、廁所等潮濕地方要保持開窗通風。
4.穿衣有講究。貼身衣服選棉質的,樣式要寬松,盡量不帶絨毛,顏色偏白色或米色;清洗衣物時要用中性洗滌產品。
5.做好基礎護理。建議洗浴溫度控制在32℃~ 37℃,洗浴時間5 ~ 10分鐘,每天不超過一次;推薦使用酸性或中性低敏無刺激的潔膚用品,且用量要少。洗完澡后立即使用潤膚劑,足量多次使用。冬季根據皮膚干燥情況可選用富含脂類的潤膚劑,兒童每周用量至少100克,成人每周用量250克。
6.保持心情舒暢。適當鍛煉、充足睡眠,保證規律作息,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?!?/p>
原文鏈接:https://app.lifetimes.cn/share/article/4I6m3cs8MVV